在乌克兰东部荒芜的焦煤平原上,红山村——这个地图上几乎看不见的小点,成了2024年冬季全球瞩目的战场。 俄军近卫第90坦克师的钢铁洪流碾过冻土,距离村中心仅剩最后1公里。 而挡在他们面前的,是乌军19个旅的残缺防线。 没人能想到,决定这场战役胜负的关键,竟是上千辆中国制造的民用全地形车和摩托车。
2024年12月初的寒风卷着硝烟
俄军集结了9个主力旅和14个独立团,总兵力突破5万人。 348辆坦克的履带压碎冻土,820辆装甲车组成移动堡垒,432门榴弹炮和112门火箭炮昼夜不停倾泻钢铁。 但真正让乌军崩溃的,是那些不起眼的“中国造”:橘红色的全地形车在焦煤矿坑间飞驰,每辆车载着2-3名俄军突击队员,像黄蜂群般刺穿防线。
乌军司令部标榜的19个旅防线,实际满编率不足三分之一。
第110国土防卫旅的士兵安德烈在战壕里发抖:“我们连队应有500人,实际只有127人扛枪。 ”当俄军火箭炮把雷区炸成火海时,这些缺编部队的防线像干裂的陶器般片片剥落。 舍甫琴科火车站南翼的守军最惨——他们遭遇了俄军独创的“三明治战术”:头顶是无人机引导的炮火覆盖,脚下是乘坐全地形车突进的俄军特种兵,两小时内整条铁路防线土崩瓦解。
“沙漠穿越者”全地形车,此刻成了俄军的制胜利器
这些原设计用于矿区运输的六轮小车,最高时速65公里,能在齐膝深的泥浆里狂奔。 俄军第247摩托化步兵团中尉德米特里掀开车座向记者展示:“我们拆掉货架加装PKM机枪,车斗塞满反坦克火箭筒。 每辆成本不到3万美元,被无人机炸了也不心疼。 ”12月7日晨,他的小队驾驶12辆全地形车横穿乌军认为“不可能通行”的沼泽带,直插乌军第68猎兵旅指挥部。
乌军并非没有反抗
在红山村西郊的9层公寓楼里,13名乌军士兵用钢筋封死楼梯,把地下室改造成军火库。 他们用FPV无人机炸毁俄军装甲车,用窗口垂下的绳索转移位置,死守27天。 但这样的亮点掩盖不了全局溃败——俄军根本不理睬据点,全地形车队绕过大楼直扑交通枢纽。 当大楼守军弹尽粮绝时,身后的T04-06公路早被俄军截断。
焦化厂区成了现代战争的屠宰场
俄军坦克在破碎的厂房墙壁间穿行,乌军反坦克小组刚露头就遭到摩托车机动队的包抄。 第425突击营中士伊霍尔攥着反坦克地雷蹲在焦炉后,眼睁睁看着战友被全地形车上的重机枪撕碎:“他们太快了! 我们埋雷的速度赶不上他们突破的速度。 ”此时乌军重火力已衰减到危险水平,整个红山村战区仅剩17门可用的自行火炮,还因怕遭反炮兵打击不敢开火。
12月11日,俄军侦察兵摸进红山村幼儿园
他们在滑梯旁架起迫击炮时,乌军东部司令部正收到更绝望的消息:美国白宫宣布的5亿美元援助清单里,反无人机弹药占了大半,却只够前线消耗两周。 乌克兰财政部长马尔琴科在基辅的防空洞里掐指计算:“如果特朗普明年停援,我们的炮弹撑不过2025年夏天。 ”此刻红军村焦煤厂的输配电站正升起浓烟——俄军特种兵用全地形车运来的炸药,炸毁了乌克兰最后完好的炼焦设备。
当俄军坦克碾过“距离红军村1公里”的路标时,战场东侧突然杀出乌军第150旅的残部。 这些头绑白布条的敢死队员抱着反坦克雷扑向装甲纵队,却在冲锋路上被全地形车群拦截。
车载AGS-17榴弹发射器泼洒出钢雨,雪地上绽开朵朵血花。 监听到的俄军电台通话记录显示:“清除21具尸体,无人投降。 ”此役乌军伤亡超1.8万人,俄军也付出580辆坦克损毁的代价,但通往顿巴斯双子城的战略走廊已被撕开。
焦煤厂区的铁轨上散落着中国全地形车的残骸
一辆侧翻的橘红色小车旁,俄军工兵正用喷漆在墙上刷出巨大的箭头:“通往马里乌波尔”。 他们身后,乌军遗弃的BTR-90装甲车里,电台仍在沙沙播放基辅的动员令:“公民们,祖国需要你的奉献……”但频率里夹杂着特朗普在爱荷华州的演讲片段:“我们不该为别人的战争买单。 ”
民信配资-沈阳股票配资公司-配资股票平台-股票十大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